

据“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关于印发《2016年全省夏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冀农技粮发〔2016〕9号)”的文件精神,结合石家庄市夏玉米生产实际情况,提出2016年石家庄市夏玉米生产技术建议。
一、选用良种打基础
选用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适合我市种植的国审、省审“紧凑、耐密、抗倒”型优良夏玉米品种。选择在证照齐全的单位购买种子,种子质量要符合国家标准。采用机械单粒精播方式播种的地块,要选用质量好、活力强、芽势高、整齐一致的种子,以保证田间出苗率和幼苗整齐度。
二、抢时早播争热量
“春争日,夏争时”。小麦收获后要及时抢播抢种,为夏玉米生长发育争取更多热量资源。尽量减少农耗时间,力争做到“当天收麦当天播”、“上午收麦下午播”,力争在6月15日完成播种。有麦田套种玉米习惯的县(市、区)要改套种为机械直播,提倡采用大中型机械进行播种作业,以保证播种质量。底墒不足的地块,播后要及时抢浇蒙头水。要加强灌溉管理,尽量缩短轮灌周期,实现早播种、早浇水、早萌发、早出苗。
三、精细播种提质量
狠抓与播种、保苗有关的各项技术措施落实,提高播种质量,做到一播“苗全、苗齐、苗匀、苗壮”。播种时,机械作业速度要控制在安全限度范围之内,切忌高档快跑,以免造成漏播和缺苗断垄。要大力推广机械化精量点播技术,提高幼苗田间分布均匀度和出苗整齐度,简化间苗、定苗等田间管理作业。播种时要注意种子和种肥间的安全距离,以防烧种或烧苗。
四、合理密植增穗数
合理增加密度、提高亩穗数是实现夏玉米产量突破的最佳途径。各县(市、区)要根据选用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当地的生态和生产条件来确定适宜种植密度。紧凑耐密型玉米品种一般控制在4000~5000株/亩,其中高产田4500~5000株/亩,中产田4000~4500株/亩。增密要适度,防止因密度过大而造成田间倒伏。一般大田可采用60厘米等行距方式种植,高产田可采用“宽窄行”方式种植。
五、节水灌溉防伏旱
夏玉米生长期间要充分利用有效自然降水,也要防止在关键时期出现严重旱情,特别是防止在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出现的伏旱。旱情发生时,要合理调配水资源,优先保证处于玉米需水关键时期地块的灌溉。
六、科学施肥促穗粒
夏玉米生产中,提倡“氮钾配合使用、种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施肥策略。在保证氮肥充足的基础上,适量增加钾肥,有条件的每亩可配施1公斤左右硫酸锌或硫酸锰等微肥。钾肥适宜做种肥或在播后及早追施,一般亩施氧化钾3-5公斤左右。大喇叭口期重追氮肥,每亩可追施尿素20公斤左右,开沟深施或结合灌溉(或有效降雨)施用,切忌地表撒施。拔节期避免追施氮肥,以防止基部茎节过度伸长而增加倒伏风险。
七、病虫草防治降损失
一般采用苗后除草方式来防除玉米田间杂草,要科学选用除草剂剂型、浓度、使用时间和方法,避免发生除草剂药害。玉米苗期要注意二点委夜蛾、蓟马等虫害的防治,麦田套种以及早播夏玉米要注意防治粗缩病的发生;穗期要注意玉米螟、棉铃虫、二代粘虫等虫害以及褐斑病、小斑病、南方锈病等病害的防治;花粒期要重点防治蚜虫以及青枯病、穗腐病、粒腐病等病害。
八、适期晚收增粒重
适期晚收是延长玉米籽粒灌浆期、提高粒重,实现增产增收的一项关键措施。各地要根据玉米后期成熟情况以及下茬小麦播种时间需求,合理确定玉米适宜收获时间。乳线越靠近籽粒基部、收获时千粒重越高。我市夏玉米收获时间一般掌握在10月初为好。要大力推广夏播区机械化收获作业,为夏玉米适期晚收提供便利条件。